上传时间:2018年05月18日 浏览次数:2805
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而且我国是全球肝硬化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肝硬化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再生结节形成等,最终使肝脏逐渐变形、变硬。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腹水、癌变等并发症。
肝细胞移植曾一度被认为是有效治疗肝硬化的一种很有希望的疗法,但目前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移植后的肝细胞在体内的存活和增殖十分困难。因此探索其他能够有效治疗肝硬化的疗法是极具临床诊疗意义和迫切的。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干细胞疗法对肝硬化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截至目前,全球在clinicaltrials上注册的关于干细胞治疗肝硬化的研究共有58项,其中已完成了17项,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国际杂志上的目前仅有1项。
临床研究
人流产胎儿肝脏肝祖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肝衰竭
来自巴勒莫和匹兹堡大学(UPMC-USA)合作创建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利用妊娠第16周至第26周期间流产胎儿的非纯化和非选择的胎儿肝细胞移植治疗了9名慢性肝衰竭患者,细胞输注量是5~10ⅹ108个细胞。
在治疗一年后根据Child-Pugh(CP)分级肝硬化严重程度的评分系统评估肝细胞移植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肝硬化程度发现,细胞移植治疗组的9名患者的肝硬化评分等级降低,实验结果见下表:
根据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评估受试者3个月内死亡概率的分数,对受试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层,发现细胞移植治疗组患者的死亡概率值降低,并低于对照组,实验结果见下表:
(该研究ClinicalTrials编号是NCT01013194)
我国干细胞治疗肝硬化临床研究进展汇总
2014年5月,我国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外科曹葆强、许瑞云等人开展对4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自体骨髓细胞经门静脉回输的治疗发现患者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有明显改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证实了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可行性。
之后,来自厦门医院感染科的王福生等分析了45例慢性乙肝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其中30例患者接受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UC- MSC)经外周静脉输注治疗,15例患者接受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随访1年后结果显示治疗组腹腔积液明显减少,肝功能显著改善,MELD Na评分明显减少。
沈阳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郭晓钟等经股动脉肝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102例报告,术后复查提示:血浆蛋白改善在各项指标中最显著,其次为凝血功能的改善,可改善肝脏合成蛋白功能,对目前肝硬化腹水的患者具有积极意义。第2个明显改善的指标为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时间,同样代表肝脏的合成功能提高。
展望
肝脏慢性病患者数量增加与器官供体不足之间的失衡是移植医学中的面临的主要临床问题之一。因此,新型肝衰竭治疗方法的研究与开发具有很高的临床意义。干细胞生物学与再生医学领域取得的研究结果可能为这一新出现的问题提供补救,也为终末期慢性肝衰竭患者开发创新和安全的治疗方案。